[閱讀紀錄] 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走出迷惘,開始為自己工作後,過得還不錯的這五年
失業,正是把人生搞好,最寶貴的一堂課
正好今年也遇到失業,這本書出現的時機正好
被資遣了
利用失業給付的半年好好進修,不需要為了下一餐隨便找個工作
接受悲傷
放心的去難過吧!難過完了,就拿出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自己
當頹廢堆積到心理上限,就是走到第五階段「接受」的時候了
努力讓自己進步
悲傷五階段
- 否認
- 憤怒
- 討價還價
- 沮喪
- 接受
長遠來看,誠實更重要
「信用」是從接到面試電話那刻起
待業期間
降低焦慮、增加自信
不要去想一隻白色大象
面對待業期間的焦慮,要做的事情是「分心」
越告訴自己「不要焦慮」反而會越焦慮
讓自己沒空焦慮的四件事
- 瘋狂面試
- 持續學習
- 運動
- 寫作
瘋狂面試
對著空氣練習自我介紹幾百次,都不如一次真槍實彈的面試
持續學習
閱讀是最有效率、最高品質的學習法
輸入新知、學習新知識,不管有沒有吸收進去
都會給自己一種「我有持續在進步!」的安慰感
最重要的還是行動
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零,會繼續在待業焦慮中煎熬
焦慮的點開人力銀行、等電話,對高工作一點幫助都沒有
放鬆大腦
左右腦的平衡
培養興趣
重新理解人生
只有自己可以定義自己的成功
- 定位自己
- 思考人生目標
- 重新認識金錢
金錢會複利,人生策略也會
知道自己要什麼,需要時間
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
面對失敗
成功是失敗疊出來的
- 失敗了會怎樣?
- 我能接受這個失敗嗎?
- 學會處理失敗:讓失敗成為人生進步的材料
如果在某個領域反覆出現錯誤,就該拉響警報
每次失敗都是人生成長的養分
越早得到失敗紅利,就離你的成功更近一步
工作的本質與意義
工作本身沒有意義,就是為了吃飽
老闆可以花一個月考慮要不要雇用你,只要一天就可以把你趕走
別把命運綁定在老闆的夢想上,下班後也努力為自己做點什麼吧!
穩定上班看似安穩,長期來看風險是最高的
萬一只有薪水這個單一收入來源,生活該怎麼過下去?
薪水之外的收入:
- 投資金錢理財
- 寫作和客人品牌
上班不過是去打打工,幫老闆圓夢而已
生涯規劃永遠大於職涯規劃
如果工作選擇遇到困難,先問問自己: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將軍與英雄
將軍的責任是把自己縮到最小,和其他將軍合作
有效的調度資源,且讓士兵心服口服
想當英雄就為自己打造傳奇,但別期待將軍的報酬韓賞賜
想做將軍,合作才是首要任務,千萬別期待聚光燈打在自己身上
一下想當英雄,一下想當將軍,那麼人生的道路會走得更加崎嶇費力
打造自己的鐵飯碗
職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培養長遠的「核心技能」
發展一套無論趨勢怎麼變化,都能持續發會價值的技能組合
人生不會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
這次離職已經比上一次更認識自己,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工作剩下來的錢,你用來做什麼?
你有沒有給工作賦予意義?
想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找一份錢多事少的工作不是解方
帶來成就感,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讓投入時間發揮最大價值才是關鍵
公司沒有創造成就感的義務!
建立自信
越沒自信,越得不到
灌溉自信的四個方法:
- 挖掘正向資源
- 重新評價負面經驗,並從中學習
- 創造各種「小成就」:完成一件小事就給自己大大的掌聲
- 課題切割:分清楚「別人」和「自己」的事
課題切割
誰要承受選擇的後果?
傳統上對於「成功」的定義都是社會價值觀踩線干涉我們的人生課題
別人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成功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滿足家人期待,而是發揮生命的價值
排除別的人聲音,問自己四個問題
- 我想要這樣做嗎?
- 我這樣做合理嗎?
- 這樣做我開心嗎?
- 我可以承擔這樣做的後果嗎?
別讓不可控制的事情控制自己的人生
在影響圈中在自己能做到、能控制的範圍內能做的第一件小事是什麼
成就焦慮
所謂的幸福是「容許自己不完美」
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厲害
成就焦慮最可能的成因,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期望
不管我們多努力,都沒辦法得到稱讚
比較是沒有盡頭的,想被認同是人類本能
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裡,怎麼知道要走哪條路?
自我設限
逃避努力、避免失敗、為自己設下限制和找理由
人害怕被否定,也害怕未知
開始改變
- 重新檢視自己:何時會自我設限?
- 改變心態:寫下未來怎麼改變
- 改變說話方式:負面形容使用過去式,正面形容用現在式
- 制定計畫書:拒絕走捷徑
無限賽局
玩家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讓遊戲繼續進行下去
貢獻感和利他就是幸福的來源,也是工作熱情的來源
原地踏步才是浪費時間
真正的浪費時間是把自己當成一台賺錢機器
如果因為怕選錯所以連一個答案都不願意撿起嘗試
失去的會是找到後面一連串答案的可能
如果不揮棒,那就是百分之百沒機會
被「萬一」卡住時,時間也在不停流逝
煩惱不曾嘗試的事,才去真正的浪費時間
創業
如果你的創業動機是推力,誠心建議,先不要!
從職場挑揀可能的創業項目,觀察沒有被解決的問題
選擇風險比較小的創業,利用下班時間建立事業
工作生涯
20 多歲「學習期」:學習的十年
30 多歲「實驗期」: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事物
40 多歲「精通期」:專注在乎的事,發展出既能成為專家
50 多歲「收割期」:把目前所處的利益位置最大化
60 多歲以後:指導他人、留下傳承、受人敬重
「用對的方式工作」比「做對的工作」更重要
人只關心自己,溝通時用對方的立場去說服他
該離職嗎
興趣不等於工作熱情
「使命」才是熱情的來源,賺大錢不是使命
迷惘時不該做的事
- 抱怨:負面自證預言
- 「看」工作:別看有什麼職缺來找尋自己想做的事,職缺要求不完全真實
- 離職:離開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 考慮換到薪水多的領域:薪水永遠比不完,能不能長久做才是問題
- 一定要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真正想要的東西,都是試出來的
離職前至少達成其中一個條件
- 已經盡可能嘗試解決問題
- 已經存好六個月緊急預備金
- 已經想好下一步
- 身體亮紅燈
人會放大負面經驗,討厭某幾項工作內容不代表不喜歡這份工作
人生不是單選題,不是只有離職/不離職才能解決職涯問題
在保留退路的情況下,試試看離職後會是什麼樣子
永遠要讓決策保持彈性,不要一次打死,否則那和賭博沒什麼差別
適合的工作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很難找到完全適合的人
一但發現缺點,就會無限放大缺點
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同時滿足客戶需求,又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賦予工作金錢以外的意義
只要有金錢流動,就是一種商業活動
- 轉換自己的商業模式:從「你能做什麼」變成「你為客戶做什麼」
- 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
- 弄清楚客戶的需求:站在他們的角度幫助客戶
- 目標驅動的商業模式:從人生目標出發,賺錢的同時向目標前進
- 人生目標:職涯以外的目標,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
- 客戶支持:客戶能為你的目標提供金錢以外的支持
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張地圖,如果沒有目的地,終究都是在迷路
用解決問題的思維思考人生,問題不會有被解決的一天
因為永遠都在問題之間來回擺盪
創造想要的人生
- 我在哪?
- 客觀描述現在卡住的問題
- 我想去哪裡?
- 「畫」出目的地,想創造什麼樣的人生
- 是一個具體、能被畫出來的畫面
- 分辨想要和需要
- 不要考慮可行性或合理性,不要縮限選擇
- 我願意接受這個目的地嗎?
- 我選擇要去:人在意識到自己有選擇時會產生更多動力
- 出於自己意願,願意承擔決定的後果
- 讓目的地帶領你做決定
- 「如何做」是最不重要的步驟
- 一旦有了目的地,就會知道做哪些事能幫助你前往目的地
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創造成果和目的地
問題疏通了,未來還是會卡住
繞過卡住的地方,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遺憾最小化架構
X 年後我會後悔當初沒做這件事嗎?
短期內可能會不好受,但長期而言會為人生帶來好的結果
找出動力來源
在人生重大事件中尋找重複被提到的關鍵字或情境,找出共通點
- 複製高點
- 遠離低點
規劃人生
先輸入目的地,再定位出發點 最後決定路線,按下出發
- 決定目的地:我要去哪裡?
- 定位你自己:我在哪裡?
- 畫出路線:我要怎麼前往?
千萬別把工作當成人生目標!
拿掉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目的地
理想生活不是一個狀態或條件,而是一段時間的動態畫面
一、如果重生再不需要擔心錢的地方 會
- 和誰
- 在哪裡
- 做什麼
- 怎麼做
- 什麼時候做
來度過一天
二、想像生活各方面的狀態
- 健康
- 家庭
- 人際
- 財務
- 事業/工作
- 其他
規劃人生路線
拆分成三個短中長期的可執行目標,必須遵守三個原則
- 做得到
- 有熱情
- 願意做
短期最好是半年或一年,中期可以是一年到兩年,長期三年
一旦發現執行有困難、沒興趣,就修正第一步驟的理想
如果堅持理想一定要被實現,那就要有心理準備,這條路走起來並不輕鬆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定義成功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想到最正確的目的地,目標絕對會改變的
別人的建議,參考就行
別人覺得好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
尋找「感覺」,而不是尋找熱愛的工作
如果懷疑自己,開始和別人比較
回頭看看過去累積出的成績,你真的沒有那麼差
人生到頭來都是個死,哪有輸贏這回事?
新時代的成功:自我實現
做自己的事並且做到卓越,擁有健康平衡的心靈和生活
發揮自己的能力、家線所長,活出夢想,同時填飽肚子
把握二十到四十歲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開始實踐新的成功
不要把人生最精華的年紀,奉獻給別人的夢想
財務自由
越想財務自由,就越無法自由
財務自由三步驟
- 設定資產目標:年支出的 25 倍
- 開源:提高主動和被動收入
- 節流:預算控制
書本資訊
作者:王木木
ISBN:97862670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