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
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

既不是「海歸派」,也不是超級菁英,在台灣土生土長
難道就不配擁有一個出國工作的機會嗎?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是一位實際走過海外求職路線的工程師所寫的行動筆記,它不是理論書,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份結合心態與實作的行動藍圖,寫給那些對「出國工作」懷抱憧憬,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人。
選擇在哪裡找工作,可能比怎麼準備還更重要
這本書清楚指出:找工作的成敗,往往不在於你有多優秀,而是你是否踏進了「對的市場」。
企業是否願意高薪聘人,與當地的經濟環境與人才供需高度相關。
我從這本書獲得什麼?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提醒:
求職,不只是個人競技,而是對市場的觀察與回應。
過去的我都把焦點放在「如何變強」、「如何通過面試」,但書中提醒,真正該檢驗的,是「是否能夠拿到面試的機會?」。
也就是說,行動的關鍵在於「市場是否看得到你」,而不是你在角落裡多努力。
比賽從來只是和自己競爭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讓自己成長」,而不是一味與他人比較。
用這樣的角度看待求職,就會少一點焦慮,多一點前進的動力。
失敗是學習的代價,不是失敗的證據
以戰養戰:先從容易嘗試的小挑戰開始,讓自己習慣被拒絕,才能逐步邁向真正理想的機會。
閱讀後進行了什麼行動?
重新評估目前的專業技能在不同國家的市場價值,並針對不同城市(像是柏林、東京、新加坡)生活成本與薪資的基礎調查。
此外,我也參考書中建議,優先研究「英國打工度假簽證(YMS)」這種低門檻、有效期長的合法簽證管道,讓「跨國工作」從幻想變成可以具體行動的目標。
書中強調「市場永遠變化得比預測快」,所以我也開始有意識地「試水溫」,不等自己準備到完美才行動,而是開始投遞履歷、修改 LinkedIn、參與國際職缺平台的徵才活動,用「嘗試」累積經驗與信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
- 想出國工作,但不知從何下手的普通人
- 希望提升職涯選擇權,打開國際視野的人
- 被現狀困住,想低成本探索未來的人
- 正在為人生選擇「下一個城市」的人
跨國職涯不是菁英專利,而是普通人可以透過策略與耐心慢慢實現的目標。
這本書沒有空泛的激勵語錄,而是把「做得到」這件事拆解給你看。
讀完後不會熱血衝昏頭,而是讓更冷靜、更有方法、更知道自己可以怎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