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西西里咖啡

當上帝給你檸檬
就做西西里咖啡

苦40%,酸30%,甜30%
像咖啡,也像人生

[閱讀] 超級思維

跨界、跨域、跨能,突破思考盲點,提升解決能力的心智模式大全

J-Ray C

解決一般性問題,考驗你的 IQ
要不斷解決各種艱難問題,你需要「超級思維」

這本書在說什麼?

關於「如何用思維模型提升決策品質」的書,並不是要讀者死背公式或套用策略,而是透過多種來自商業、工程、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領域的思考工具,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的本質、避免直覺偏誤,進而做出更少錯、效率更高的選擇。

書中涵蓋了多種常見但未必真正懂得用的模型,將這些概念編織成一套可以實際應用於日常決策與人生規劃的思考指南。

我從這本書獲得什麼?

減少錯誤的核心不是「避免」,而是「拆解」

書中強調「第一性原理」的威力,讓我意識到許多問題會變複雜,是因為我們太快從結果出發。現在我會先問:「這件事最底層的條件是什麼?有哪些假設沒檢查過?」這樣一拆,就比較能看清事情全貌。

搭配「五個為什麼」工具,尤其在回顧某些專案失敗或合作問題時,真的能幫我更快找到癥結點,而不是卡在表面情緒或結果。

懂得「怎麼開始」,比「完美開始」更重要

這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起步」這件事。以前我常想:「還沒準備好,再等等。」但看到書中提到 MVP(最小可行性產品):「如果第一版不讓你覺得尷尬,那就是太晚開始了。」這句話擊中我。

它讓我願意更快做出原型、拋出半成品,然後再逐步打磨。與其等待萬事俱備,不如一邊試一邊修,實際測到反饋才是真的。

維持長期動力,要靠結構與節奏,而不是意志力

像是「飛輪效應」與「臨界質量」這兩個模型,讓我更理解一開始會感覺很吃力、看不到成果,是因為我還沒跨過那個轉捩點。

但只要動能一累積起來,反而會進入一種低阻力高產出的節奏。這個觀念讓我在做一項長期專案或學習時,更能接受前期的「看似沒進展」,也不會太早放棄。

北極星 + 槓桿:提升效率的黃金組合

「設定北方之星」幫助我聚焦方向,而「運用槓桿」讓我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最大效益。

書中也提到幾個生活與生涯規劃的視覺圖,雖然圖在筆記中沒法展開,但我試著以自己的任務安排重新整理了一套優先順序:把能帶來複利的任務(學習、內容輸出、人脈)排在每天黃金時段,把低槓桿或容易分心的項目放到非主力時段或簡化處理。

這是非常實用的行動轉化。

當「錯誤」是來自誤判他人意圖

以前在溝通或合作遇到衝突時,我很容易直覺認定「對方是故意的」,但這本書介紹了「最尊重解釋(MRI)」與「漢隆剃刀」的思維模式,提醒我去想:會不會是對方只是沒想清楚,而不是惡意?

這個轉念雖然簡單,卻能大幅降低誤解與情緒成本,對我在處理人際或團隊協作時幫助非常大。

閱讀後進行了什麼行動?

  • 每週會針對一個目標,寫下相關的「假設」,並刻意拆成更細的子假設,訓練自己用第一性原理的方式思考
  • 對於新專案開始前,我會先做出 MVP 版本,不再追求萬全準備
  • 為自己的年度主線任務設定「北方之星」,用來排定優先順序與任務調整依據
  • 開始以「飛輪」與「臨界質量」的概念重新理解學習與產出之間的關係,把「累積與爆發」當作週期在規劃
  • 調整了與人溝通時的視角,特別在起衝突或溝通不順時,會先用「MRI」先替對方的行為找出最尊重的解釋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

  • 正在進行多個任務/專案,希望提升決策品質與執行效率的人
  • 感覺「努力很多但成果有限」,想突破停滯的人
  • 想練習從底層思考、跳脫表象與習慣判斷的人
  • 需要建立長期動能,但常常陷入懷疑或放棄循環的人
  • 想優化自己的人際溝通模式、降低衝突成本的人

不在於學到某一招,而是開始「用對方式」思考事情的本質。不只提供模型,還協助養成「選擇對工具解問題」的習慣。

書本資訊

  • 書名:超級思維
  • 作者: 蓋布瑞.溫伯格、蘿倫.麥肯
  • 出版社:采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2/13
  • ISBN:9786263499041

最新文章

category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