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住房自由的人生
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你活用七三法則、大數據,找回居住自主權

房地產是許多人一生中最昂貴的資產
面對這麼重大的決策,絕對不能憑直覺、靠運氣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寫給「想買房卻感到焦慮」的現代人讀的理性指南。
書中不是告訴你「一定要買房」,而是幫你釐清「買房會讓你的人生變好還是變糟」。
作者將購屋者分成兩種人:
- 屋主:買房後生活品質提升
- 屋奴:買房後生活品質惡化
關鍵不是買了什麼房,而是你是否準備好承擔這筆重大投資。
因此,書中花了大量篇幅引導讀者思考:「你現在適合買房嗎?為什麼買?怎麼買?買哪裡?」
從工作與家庭狀況的穩定性、財務能力,到購屋心態與生活需求評估,這本書逐層拆解購屋的每個決策點,用邏輯與現實替代過度樂觀的夢想。
我從這本書獲得什麼?
買房是生活的選擇,不是財務的勝負
如果買房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辛苦,那不如不要買。
這本書不像其他理財書那樣強調「買房致富」的神話,反而替讀者打破了「買房 = 成功」的迷思。
書中列出三個購屋前的大哉問,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狀況:
- 我的工作穩定嗎?
- 我的生活與家庭狀態穩定嗎?
- 有沒有比買房更重要的夢想我還沒完成?
有些房子,適合現在的你;有些夢想,等你準備好再追也不遲
與其說這是一本教你「怎麼買房」的書,不如說它在教導正處在人生的轉彎口,不確定是否該買房的人「買房這件事是否真的符合你現在的生活策略」。
自住以風險為優先考量
房價漲跌不是自住的第一優先,居住品質、安全感、管理品質、社區氛圍,才是決定是否住得安心的關鍵。
閱讀後進行了什麼行動?
閱讀這本書後,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對「買房」的渴望。
我不是完全不想買房,但我發現自己對「擁有」的執著,其實混合了很多社會壓力與虛榮期待。
我也開始研究自己目標城市的房價所得比(PIR),用這個指標來評估目前是否真的有購屋能力,還是其實只是「跟風焦慮」。
在看實際房屋資訊時,我也不再只看單價,而是開始留意:
- 建材品質
- 公設與實用面積比例
- 管理制度與社區戶數
- 住宅面積混合程度(住戶背景是否差異太大)
並學會問自己:「這個空間,是我真的想住五年以上的地方嗎?」
居住品質五大要素
- 好空間:包括客廳、餐廳、廚房、房間及衞浴的大小適合與使用的舒適及隱私等。
- 好格局:包括格局方正、避免梁柱過多、房間高度適當、不宜夾層居住等。
- 好景觀:包括視野能夠遼闊、能見山林河水、避免看到嫌惡設施、樓層高度與鄰棟間距適當等。
- 好方位:包括通風、採光良好、南北方位、避免陽光直射西曬等。
- 好管理:包括社區戶數多寡適中、社區每戶坪數大小相似、公設比例與設施項目適當、管委會組織健全、重視社區管理與意識、住戶大多同質水準等。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
- 想買房但心中不安,怕買錯的人
- 猶豫要繼續租還是開始買的人
- 覺得「買房才能成功」但無力實現的人
- 想要理解購屋這件事的真實成本與決策脈絡的人
書本資訊
- 書名:住房自由的人生: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你活用七三法則、大數據,找回居住自主權
- 作者:張金鶚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7/22
- ISBN:9789865535315